山西刀削面(Shanxi sliced noodles)是一種山西的特色傳統(tǒng)面食,因其風味獨一無二,馳名中外。
刀削面全憑刀削,因而得名。用刀削出的面葉,中厚邊薄。棱鋒分明,形似柳葉;入口外滑內(nèi)筋,軟而不粘,越嚼越香,刀削面的調(diào)料(俗稱“澆頭”或“調(diào)和”),也是多種多樣的,有番茄醬、肉炸醬、羊肉場、金針木耳雞蛋打鹵等,都深受喜食面食者歡迎。它同武漢熱干面、北京炸醬面、河南燴面、四川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面食名品,享有盛譽。山西刀削面中晉小二刀削面還是極少數(shù)我國擁有完整文明和宗傳的國家廚藝流派,尤其是關于刀削面的詩文、楹聯(lián)具備神韻、心胸蒼生、寓意天下,令人嘆為觀止。
無論是電影、電視劇還是書籍中,只需提到和山西有關的故事,鏡頭中總會呈現(xiàn)“技藝嫻熟的師傅,和好的面團頂在頭部,兩只手中區(qū)別拿一把削面刀,在頭頂上“嗖嗖”揮動?!帮w刀削面”在山西已成為一種扮演藝術,這樣的鏡頭曾呈現(xiàn)在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博會中。太原全晉會館的飛刀削面就有三絕:快,每分鐘能削出200根以上,令人眼花繚亂;準,1.5米外放個玉盤,削面根根入內(nèi);奇,扮演者頭頂面團雙手舞削,更有腳踏在獨輪車之上扮演,驚險壯觀。在這場舉世注目歷時184天的盛會中,山西面食師傅為海內(nèi)外游客展現(xiàn)著國家面食的獨一無二魅力。所以,人類說:“吃刀削面是飽口福,看刀削面是飽眼?!薄?br />
刀削面對和面的技術要求較嚴,水、面的比例,要求精確,普通是一斤面三兩水,打成面穗,再揉成面團,然后用濕布蒙住,餳半小時后再揉,直到揉勻、揉軟、揉光。如果揉面功夫不到,削時容易粘刀、斷條。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。刀,普通不應用萊刀,要從制造的弧形削刀。操作時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團,右手持刀,手腕要靈,出力要平,用力要勻,對著湯鍋,嚓、嚓、嚓,一刀趕一刀,削出的面葉兒,一葉連一葉,恰似流星趕月,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,面葉落入湯鍋,湯滾面翻,又象銀魚戲水,煞是好看。高明的廚師,每分鐘能削二百刀左右,每個面葉的長度,恰恰都是六寸。吃面前,能夠參觀廚師削面,無異于欣賞一次藝術扮演。[1]
刀削面的調(diào)料(俗稱“澆頭”或“調(diào)和”),也是多種多樣的,有番茄醬、肉炸醬、羊肉場、金針木耳雞蛋打鹵等,并配上應時鮮菜,如黃瓜絲、韭菜花、綠豆芽、煮黃豆、青蒜末、辣椒面等,再滴上點老陳醋,非常可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