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望齋作文既有編者二十年的執(zhí)著探索,又得十余位特級教師、教授分別從傳統(tǒng)文化、語言、作文、哲學、邏輯學、心理學、教育評價學多方面導引、呵護、滋補、修剪和烘托,故得另辟蹊徑。如趙慕熹先生(北京享受專家津貼的特級教師,教育教學評價專家),從厚望齋作文的設想到成型,不僅作了高屋建瓴的宏觀指導,還對各階段、各版塊如何進行訓練后的評價對編者進行具體入微的指導。劉丙辛先生(北京教育學院教授)從哲學、邏輯學的角度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,使這套教材進入更新更深的境界。
小學作文教學名家中絕大多數(shù)是積淀型、經(jīng)驗型的,一般教師仰之彌高,無法指望項背(如王有聲先生俯拾即材,靳家彥先生滿腹經(jīng)綸)。就算能請他們指導十天半月,那“內功”也無法速成。厚望齋作文卻能讓多數(shù)教師通過培訓后能順利使用。 厚望書齋的專職教師中,除我本人外,教齡較長的不到五年,較短的才一年多,還有連培訓帶見習、實習半年左右就上崗的應屆畢業(yè)生。04年秋季學期,我們在石景山小學試行了一個新的訓練模式:由書齋培訓該校教師,再由他們對學生進行訓練,結果是,因為這些老師更有組織教學的經(jīng)驗,又更熟悉自己的學生,比起每周只見一次面的課外班教師,訓練起來更得心應手,這說明該系列不但沒有排他性,還有更廣闊的發(fā)展空間。
厚望齋作文的深度讓絕大多數(shù)未受過培訓的教師無法簡單模仿。不要說“神”了,連“形”也學不全。如“觀察描寫人物的外貌特點”一練中“從衣著服飾推測人物的生活條件”一題,我曾在招聘面試時讓教師做,很少有教師考慮到三方面以上的可能性,更不用說引申到現(xiàn)象和本質的深度了。再如一實習教師剛聽完中年級的課后試講低年級的同一個題:“人物的語言特點”,她照搬“別喝了,你已經(jīng)開始亂碼了,再喝就死機了”一例,絕大多數(shù)學生莫名其妙,其實低年級另有合適的例子:一個人去打獵,他發(fā)現(xiàn)獵物后悄悄地繞到它后面舉槍大喝:“不許動,舉起手來!”一個人半夜起來打蚊子,打了一只,他兒子問為什么不打另一只,他說:“證據(jù)不足。”……教師培訓的內容分階段,僅自信階段就需培訓 20 小時左右,培訓內容為本人面授,大量的事例、案例都在培訓中傳承,這就大大減少了“濫”和核心技術流失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