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袍蟹黃湯包是南京傳統(tǒng)美食,明、清期間已經享有盛譽。其特色是皮薄如紙,吹彈即破,制作"絕"、形狀"美"、吃法"奇"。
龍袍蟹黃湯包的制作原料非??季浚W為蟹黃和蟹肉,湯為原味雞湯,制作工藝精妙絕倫。南京市六合區(qū)常年舉辦龍袍蟹黃湯包節(jié),盛況隆重享譽海內外。
龍袍蟹黃湯包是以母螯蟹的蟹肉、蟹黃,新鮮豬肉為主料加以雞湯、多種調味品制成餡料,再用面皮包制而成。本品皮薄餡大,湯汁濃厚,滋味鮮美,深受廣大美食愛好者的喜愛。
蟹黃湯包是六合龍袍的美食一絕,龍袍蟹黃湯包已有140年歷史,相傳曾為朝廷貢品。其始源于清朝乾隆年間。相傳乾隆六下江南時逢經龍袍,口味了鄉(xiāng)民們特地為其制作的以蟹黃蟹肉等為餡的包子以后,龍顏大悅,連聲贊美“好吃、好吃”,鄉(xiāng)民們也受寵若驚,便稱此種包子為“乾隆湯包”。
清朝末年,劃子口街道的陶戟師傅興辦了“太平春飯館”,承繼了乾隆湯包傳統(tǒng)工藝并對包餡進行了再加工,佐以多種配料,使湯包滋味更佳且更名為“蟹黃湯包”開展經營,20世紀30年代,陶戟將此藝傳至秦有發(fā)、易春炳、沈老二繼續(xù)經營,深得食客榮譽,譽滿鄉(xiāng)里。20世紀60年代,秦有發(fā)傳人周玉春接手“老鴻園”,將蟹黃湯包工藝傳承并進步起來。進入80年代以來,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為我鎮(zhèn)湯包業(yè)的進步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和環(huán)境,“六八酒家”、“長江大酒店”等餐館應運而生,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。2004年,在市餐飲商會的關懷支持下,成立了由24家湯包店組成的“南京餐飲商會龍袍蟹黃湯包分會”,從而使得龍袍蟹黃湯包業(yè)做大做強,盛況隆重,享譽海內外。
以其用料考究、自有工藝獨一無二、制作精良、難以仿制而著稱,僅制作工序就多達33道。長期以來龍袍蟹黃湯包絕技傳人恪守“不外傳”的祖訓,使其更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。每年菊黃蟹肥季節(jié),都要招來大江南北數(shù)十萬食客前來一飽口福。據(jù)介紹,龍袍蟹黃湯包的主料必需選。據(jù)《六合縣志》記錄,“龍袍蟹黃湯包清末即負有盛名,以皮薄、餡嫩、味鮮、不膩而著稱,于制蟹油、皮湯、做餡、搟皮、捏包、火蒸等工序均有嚴格要求,看起來似秋菊吐艷,吃起來鮮而不膩。”